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机械工程日报记录内容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机械工程日报记录内容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我国最早的机器轧花厂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?
最早的机器轧花厂是通久源轧花厂。位于宁 波,创办于1887年。创办人严信厚曾为李鸿章慕 僚,任盐务帮办、盐务督销,后转事商业,投资企业。轧花厂是他创办的第一家近代企业。轧花 厂资本5万两白银,工人三四百人,厂房为洋式 砖楼,设有轧花、打包、晾晒等处和办事处。工 厂自日本购置40台脚踏轧花机,12台蒸汽轧花 机和锅炉。操作铁制脚踏轧花机劳动强度极大,工人每日工作18个小时,轧籽棉240磅,出净花 80磅,蒸汽轧花机无论产品质量、数量都优于旧 式轧花机。1891年年产净花3万担,获净利6万 元。1892年工厂扩建,新建厂房,增置1台英制 发动机和1台锅炉,以及一批日制轧花机、纺纱 机。1893年年产量增至6万担,产品大部分就地 销售,部分远销香港。
清光绪十三年(1 8 87年),曾任清廷军机大臣 李鸿章的幕僚严信厚(今江北区庄桥街道费市村人)集资五万两银子,在姚江南岸湾头处(今江北湾头)创办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。它是浙江省最早的机器轧花厂,也是一爿较大规模的民族工厂企业。刚建立时,设备有轧花机40台(日本货)。一年后改用蒸汽机,聘来了日本技师,拥有三四百雇佣工人,利用慈溪、余姚一带出产的棉花,全年日夜进行生产。为了避免地方官吏找岔子,表面上还打着“日本人开办”的牌子,将大批籽棉轧成半成品后,成包成包的运往日本,实足表现了中国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性。
到了19世纪90年代,宁波的手工业棉纺业已受到严重的打击,“巡行百里,不闻机声”,洋布洋纱大量输入,于是开设棉纺厂成为牟取厚利、发财致富的捷径。“通久源” 也就于1891年,又向外国添购了发动机、锅炉、轧花机和纺纱机,开始纺纱。
1894年,严信厚又拉股集资,共凑得45万元,实缴为30万元,在轧花厂的基础上扩大为公司,厂名为“通久源”纺纱织布局(即“通久源纱厂”).股东有汤仰高、戴瑞卿、周熊甫等上海、宁波的一些巨商富绅,经过二年的筹备,到1896年,这个拥有11000多枚纱锭、230部布机的纺织厂就正式投入了生产。“除监工和技工外, 雇有工人150人,都是女工和童工,每月产纱2500担。该局既设在大产棉区,又有大量的劳工,其营业蒸蒸日上是可以肯定的”①由于渐东所产棉花充实,更由于1200多女工和童工的日夜操作,每月能出产10支、12支、14支及16支棉纱2500担。又加上严信厚向清政府工商部去活动,得到当局承允的一些便利,可以与绍兴、杭州两纺织局一样,运货入内地时,按厘金规则每年纳银7000元,而不需在海关呈验运照,并按每担七钱缴纳关税,就可不领取“子口税单”直接过关。于是“龙门”牌棉纱就畅销宁波、绍兴、温州、福建等地,每年都获得很大的利润。设备也陆续增加,不几年就又扩大了6000纱锭。又据《中外日报》1898年报导:“宁 郡通久源纱厂,开设有年,生意亦畅。现因新添纺纱机器,所有前次所用女工,不敷工作,因此招募女工,并造有房屋40余间,以备来厂女工居住,闻近日各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。”可见,19世纪末期,通久源纱厂兴旺发达之程度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机械工程日报记录内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机械工程日报记录内容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